春天為四季之首,萬象更新之始。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永昌表示,此時寒冬遠去,萬物復甦;人與天地相應,此時人體的陽氣向上向外疏發,因此,人們在起居飲食、情志、運動等各方面,也要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自然法則,適時掌握其特性配合適應,以保持人體與氣候季節的和諧關係,「春天養肝」以達到預防疾病與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春天飲食調攝應注意多吃些溫陽補氣的食物,根據「春夏養陽」的原則,應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如大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萵苣等辛辣之菜,雜和而食,這些都是養陽的佳蔬,其中都含有較多的粗纖維,有調味殺菌的功效,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及健腎利尿。尤其是初春時,新韭又嫩又肥,怕冷的人可以多吃一些,陽萎者也可常吃。還有大蒜有很好的抗癌作用,炒菜時放些蒜瓣,不但增加滋味,還可預防腸炎。但要注意的是胃虛有熱、下部有火和消化不良者則應少食或不食。
宜多食甜,少吃酸,唐代醫家孫思邈說:「春日宜省酸、增甘,以養脾胃之氣。」脾胃是人體血生化之源,脾胃強壯才能延年益壽。春天肝氣得令,肝旺易傷及脾,影響脾胃功能,此時多吃些甜味食品,可入脾增強脾胃功能。大棗味甘入脾,最宜春天食用,多吃可補氣安中養脾,通九竅,助經脈,補津液及血虛,和白朮,久服能增強免疫功能。多吃山藥也有健脾益氣、滋肺益胃固腎的功效,適用於體弱食少,久痢泄瀉、虛勞咳嗽、遺精盜汗、小便頻數等症,在春天食用尤佳,多食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力。
春天可多注重食補,選擇益氣升發、養陰柔肝、疏泄條達的藥物,再選些相應的食物來配合,可使食補的效果發揮更高。選用藥物時應避免過於升散,也不可過於寒涼。藥物以人參、黃耆、首烏、枸杞、白芍、紅棗、淮山。食物則以動物肝臟、雞肉、豬肉、羊肉、鵪鶉、香菇、木耳、竹筍、金針菜、鮑魚等。多吃可補益五臟及中氣。尤其是人參能補陽氣不足,治療氣短、音低、乏力、怕冷等,西洋參能治乏力、神疲、口乾等都是春季常用的調補之品。
溫暖的春天是細菌病毒滋長的季節,除注意飲食調攝外,還要注意睡眠、注重鍛鍊、適當休息,即可達到預防目的。
留言列表